牛! 這家醫院視光中心藏著一位眼科界“掃地僧”
2020-04-20
看過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都知道,慕容博和蕭遠山對決少林、血拼激烈即將兩敗俱傷之時,一位名不見經傳掃地僧人,舉手投足之間,化解了兩大高手的危機,先后把兩人打至斷氣做龜息之眠,再透過陰陽互濟讓他們互相化解對方的內傷而起死回生。這位深藏不露的絕世高人,竟然是一名低調的掃地僧人。而在貴州普瑞眼科醫院里,同樣有一位大牛級的低調教授,平時寡言少語,著裝樸素,一口地道的河北口音,他就是貴州眼科界驗光領域的開山之人——白朝林,也堪稱這個領域的“掃地僧”。
白朝林教授年近8旬,1966年,早年畢業于貴陽醫學院醫療系,隨后留院工作。十年后,進入廣州中山醫學院眼科醫院進修學習,經過一年多的鉆研,在眼科學術理論和臨床實踐中得到極大提高。半個多世紀的行醫生涯,為白教授積累了深厚的“內功修為”。
美國來信肯定成果
1997年春天一個平常的日子,白教授突然收到一個大信封——來自美國“柯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醫學部主任杰羅姆·瓊斯博士的親筆簽名信件。瓊斯在信中說,柯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是美國有影響力的科學信息交流專門機構之一,近年來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引起世界的注意,柯爾比中心每年都會從中國學術刊物上評審數量不多的高質量論文,將它們輸入全球醫學信息系統。白教授發表在中國《新藥與臨床》1996年第六期的論文《樟柳堿的擴瞳與麻痹作用》經該中心醫學部學術委員會評審,被評為優秀論文收錄。信的末尾寫道:“我們衷心感謝您讓全世界分享您的學術成果,同時真誠希望讓全世界都來認識一位來自中國的杰出醫生。”
來自美國權威機構的承認,是對白教授多年從事眼科教學、臨床和科研成果的一個極大的肯定。樟柳堿在眼科科研與臨床上的研究成果,是當時眼科界的一大新發現,不僅在中國處于地位,在世界眼科醫學領域也是前沿性研究。當年,該成果就榮獲了貴州省醫學衛生科技一等獎。
刻苦鉆研成果豐碩
在貴州眼科同行眼里,白教授同樣是神一樣的人物存在,這不僅僅是2001年他一手組建了貴州省驗光師的培訓班(幾乎貴州所有的驗光師的畢業證書上,有白老的簽字才能生效),更是因為白老在眼科臨床方面的獨到醫術,無數的眼科疑難雜癥,經白老的問診,化解于無形。
1980年12月1日,一位卡車司機,右眼反復性翼狀胬肉合并上下瞼球粘連,致使眼球無法轉動,當時在眼角膜極度缺乏的情況下,白老采用了引產胎兒角膜為患者“移花接木”,進行了板層角膜移植手術,獲得成功?;颊咝g后眼球活動自如,視覺功能也恢復正常。當年,這種創新性的手術在眼科領域是一個極大的突破。
行醫數十載,除了多篇高質量的論文在國內一些權威雜志如《中華眼科雜志》、《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眼視光學雜志》等發表外,白老憑借刻苦鉆研的勁頭,自學英語翻譯了多篇國外論文,其中有的論文還修正了醫學界多年的錯誤觀點。上世紀80年代,他在《中華眼科雜志》發表的《101例新生兒哭叫時流淚情況分析》改變了多年來普遍認為的新生兒不分泌淚液的觀點,得到我國眼科權威沙洛教授的肯定。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開創貴州眼視光事業
“貴州在眼視光領域的醫資力量比較弱,我一定要改變這種現狀。”在眼科取得豐碩成果的白老,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著手組建首屆貴州驗光師培訓班,并親力親為,親自授課,成為貴州視光驗配領域的“開山鼻祖”。
白教授之所以能被稱為“掃地僧”,不光是在授課方面的好口碑。這位喜歡埋頭鉆研的老專家,動手能力奇強。自1999年開始,他利用業余時間,克服材料、設備、經費上的重重困難,自己通過對眼視光學的深入研究和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終于試驗成功了“旋轉式多用仰視眼鏡”。這一發明專利,為老年體弱患者、骨折、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等多種人群提供了可臥式看電視、看書報的新手段。
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會全國委員、貴州省醫學遺傳學會主任委員,貴州省醫學分子生物重點實驗室學會委員會委員……要不是這一串頗有來頭的頭銜,很多人都會把這位其貌不揚、穿戴普通的老者當成看門的老大爺。但了解他的年輕醫生,可是實實在在把他當“大神”對待,因為,在貴州普瑞眼科醫院的視光門診,再復雜的視光問題,到他面前,都變得“很簡單”起來。
對于醫學成就,白老自己覺得很平常,一般人提起這些,他總是擺擺手:沒啥可說的,教書育人,解人疾苦,是一個醫生應該做的事兒。至于榮譽名頭,都是浮云。